cover

2. 线性回归实现与应用#

2.1. 介绍#

线性回归是一种较为简单,但十分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。掌握线性的原理及求解方法,是深入了解线性回归的基本要求。除此之外,线性回归也是监督学习回归部分的基石,希望你能最终掌握机器学习的一些重要的思想。

2.2. 知识点#

  • 一元线性回归

  • 平方损失函数

  • 最小二乘法及代数求解

  • 最小二乘法的矩阵求解

  • 线性回归综合案例

2.3. 线性回归介绍#

前面,我们了解了分类和回归问题的区别。也就是说,回归问题旨在实现对连续值的预测,例如股票的价格、房价的趋势等。比如,下方展现了一个房屋面积和价格的对应关系图。

https://cdn.aibydoing.com/aibydoing/images/1625990611676.svg

如上图所示,不同的房屋面积对应着不同的价格。现在,假设我手中有一套房屋想要出售,而出售时就需要预先对房屋进行估值。于是,我想通过上图,也就是其他房屋的售价来判断手中的房产价值是多少。应该怎么做呢?

我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。如下图所示,首先画了一条红色的直线,让其大致验证数据色点分布的延伸趋势。然后,我将已知房屋的面积大小对应到红色直线上,也就是蓝色点所在位置。最后,再找到蓝色点对应于房屋的价格作为房屋最终的预估价值。

https://cdn.aibydoing.com/aibydoing/images/1625990738227.svg

在上图呈现的这个过程中,通过找到一条直线去拟合数据点的分布趋势的过程,就是线性回归的过程。而线性回归中的「线性」代指线性关系,也就是图中所绘制的红色直线。

此时,你可能心中会有一个疑问。上图中的红色直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?为什么不可以像下图中另外两条绿色虚线,而偏偏要选择红色直线呢?

https://cdn.aibydoing.com/aibydoing/images/1625990779549.svg

绿色虚线的确也能反应数据点的分布趋势。所以,找到最适合的那一条红色直线,就成为了线性回归中需要解决的目标问题。

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,相信你对线性回归已经有一点点印象了,至少大致明白它能做什么。接下来的内容中,我们将了解线性回归背后的数学原理,以及使用 Python 代码对其实现。

2.4. 一元线性回归#

上面针对 线性回归 的介绍内容中,我们列举了一个房屋面积与房价变化的例子。其中,房屋面积为自变量,而房价则为因变量。另外,我们将只有 1 个自变量的线性拟合过程叫做一元线性回归。

下面,我们就生成一组房屋面积和房价变化的示例数据。\(x\) 为房屋面积,单位是平方米; \(y\) 为房价,单位是万元。

import warnings

# 减少代码执行过程中的不必要提醒
warnings.filterwarnings("ignore")
import numpy as np

x = np.array([56, 72, 69, 88, 102, 86, 76, 79, 94, 74])
y = np.array([92, 102, 86, 110, 130, 99, 96, 102, 105, 92])

示例数据由 10 组房屋面积及价格对应组成。接下来,通过 Matplotlib 绘制数据点,\(x\), \(y\) 分别对应着横坐标和纵坐标。

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

%matplotlib inline

plt.scatter(x, y)
plt.xlabel("Area")
plt.ylabel("Price")
Text(0, 0.5, 'Price')
../_images/bdedba4c98e347420f93304b12a02a48802b7c1f4823add7f9287274fa782bc8.png

正如上面所说,线性回归即通过线性方程去拟合数据点。那么,我们可以令该 1 次函数的表达式为:

\[ y(x, w) = w_0 + w_1x \tag{1} \]

公式 \((1)\) 是典型的一元一次函数表达式,我们通过组合不同的 \(w_0\)\(w_1\) 的值得到不同的拟合直线。

接下来,对公式 \((1)\) 进行代码实现:

def f(x: list, w0: float, w1: float):
    """一元一次函数表达式"""
    y = w0 + w1 * x
    return y

那么,哪一条直线最能反应出数据的变化趋势呢?

想要找出对数据集拟合效果最好的直线,这里再拿出上小节图示进行说明。如下图所示,当我们使用 \( y(x, w) = w_0 + w_1x \) 对数据进行拟合时,就能得到拟合的整体误差,即图中蓝色线段的长度总和。如果某一条直线对应的误差值最小,是不是就代表这条直线最能反映数据点的分布趋势呢?

https://cdn.aibydoing.com/aibydoing/images/1625990796196.svg

2.5. 平方损失函数#

正如上面所说,如果一个数据点为 (\(x_{i}\), \(y_{i}\)),那么它对应的误差就为:

\[y_{i}-(w_0 + w_1x_{i}) \tag{2}\]

上面的误差往往也称之为「残差」。但是在机器学习中,我们更喜欢称作「损失」,即真实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偏离程度。那么,对 \(n\) 个全部数据点而言,其对应的残差损失总和就为:

\[ \sum\limits_{i = 1}^n {{{(y_{i}-(w_0 + w_1x_{i}))}}} \tag{3} \]

更进一步,在线性回归中,我们一般使用残差的平方和来表示所有样本点的误差。公式如下:

\[ \sum\limits_{i = 1}^n {{{(y_{i}-(w_0 + w_1x_{i}))}}^2} \tag{4} \]

使用残差平方和的好处在于能保证损失始终是累加的正数,而不会存在正负残差抵消的问题。对于公式 \((4)\) 而言,机器学习中有一个专门的名词,那就是「平方损失函数」。而为了得到拟合参数 \(w_0\)\(w_1\) 最优的数值,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公式 \((4)\) 对应的平方损失函数最小。

同样,我们可以对公式 \((4)\) 进行代码实现:

def square_loss(x: np.ndarray, y: np.ndarray, w0: float, w1: float):
    """平方损失函数"""
    loss = sum(np.square(y - (w0 + w1 * x)))
    return loss

如果某条直线拟合样本得到的总损失最小,那么这条直线就是最终想得到的结果。而求解损失最小值的过程,就必须用到下面的数学方法了。

2.6. 最小二乘法代数求解#

最小二乘法是用于求解线性回归拟合参数 \(w\) 的一种常用方法。最小二乘法中的「二乘」代表平方,最小二乘也就是最小平方。而这里的平方就是指代上面的平方损失函数。

简单来讲,最小二乘法也就是求解平方损失函数最小值的方法。那么,到底该怎样求解呢?这就需要使用到高等数学中的知识。推导如下:

首先,平方损失函数为:

\[ f = \sum\limits_{i = 1}^n {{{(y_{i}-(w_0 + w_1x_{i}))}}^2} \tag{5} \]

我们的目标是求取平方损失函数 \(min(f)\) 最小时,对应的 \(w\)。首先求 \(f\) 的 1 阶偏导数:

\[ 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w_{0}}=-2(\sum_{i=1}^{n}{y_i}-nw_{0}-w_{1}\sum_{i=1}^{n}{x_i}) \tag{6a} \]
\[ 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w_{1}}=-2(\sum_{i=1}^{n}{x_iy_i}-w_{0}\sum_{i=1}^{n}{x_i}-w_{1}\sum_{i=1}^{n}{x_i}^2) \tag{6b} \]

然后,我们令 \(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w_{0}}=0\) 以及 \(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w_{1}}=0\),解得:

\[ w_{1}=\frac {n\sum_{}^{}{x_iy_i}-\sum_{}^{}{x_i}\sum_{}^{}{y_i}} {n\sum_{}^{}{x_i}^2-(\sum_{}^{}{x_i})^2} \tag{7b} \]
\[ w_{0}=\frac {\sum_{}^{}{x_i}^2\sum_{}^{}{y_i}-\sum_{}^{}{x_i}\sum_{}^{}{x_iy_i}} {n\sum_{}^{}{x_i}^2-(\sum_{}^{}{x_i})^2} \tag{7b} \]

到目前为止,已经求出了平方损失函数最小时对应的 \(w\) 参数值,这也就是最佳拟合直线。

我们将公式 \((7)\) 求解得到 \(w\) 的过程进行代码实现:

def least_squares_algebraic(x: np.ndarray, y: np.ndarray):
    """最小二乘法代数求解"""
    n = x.shape[0]
    w1 = (n * sum(x * y) - sum(x) * sum(y)) / (n * sum(x * x) - sum(x) * sum(x))
    w0 = (sum(x * x) * sum(y) - sum(x) * sum(x * y)) / (
        n * sum(x * x) - sum(x) * sum(x)
    )
    return w0, w1

于是,可以向函数 least_squares_algebraic(x, y) 中传入 \(x\)\(y\) 得到 \(w_0\)\(w_1\) 的值。

least_squares_algebraic(x, y)
(41.33509168550616, 0.7545842753077117)

当然,我们也可以求得此时对应的平方损失的值:

w0 = least_squares_algebraic(x, y)[0]
w1 = least_squares_algebraic(x, y)[1]

square_loss(x, y, w0, w1)
447.69153479025357

接下来,我们尝试将拟合得到的直线绘制到原图中:

x_temp = np.linspace(50, 120, 100)  # 绘制直线生成的临时点

plt.scatter(x, y)
plt.plot(x_temp, x_temp * w1 + w0, "r")
[<matplotlib.lines.Line2D at 0x11a01a320>]
../_images/38a7a33c2c93d0b0b137be37bb1feba240f73dee2b65c7e3f8408d95e86492dc.png

从上图可以看出,拟合的效果还是不错的。那么,如果你手中有一套 150 平米的房产想售卖,获得预估报价就只需要带入方程即可:

f(150, w0, w1)
154.5227329816629

这里得到的预估售价约为 154 万元。这就是一个最小二乘法求解线性回归问题的完整过程。

2.7. 最小二乘法矩阵求解#

学习完上面的内容,相信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二乘法,以及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拟合。上面,我们采用了求偏导数的方法,并通过代数求解找到了最佳拟合参数 \(w\) 的值。这里尝试另外一种方法,即通过矩阵的变换来计算参数 \(w\)

首先,一元线性函数的表达式为 \( y(x, w) = w_0 + w_1x\),表达成矩阵形式为:

\[\begin{split} \left[ \begin{array}{c}{1, x_{1}} \\ {1, x_{2}} \\ {\cdots} \\ {1, x_{9}} \\ {1, x_{10}}\end{array}\right] \left[ \begin{array}{c}{w_{0}} \\ {w_{1}}\end{array}\right] = \left[ \begin{array}{c}{y_{1}} \\ {y_{2}} \\ {\cdots} \\ {y_{9}} \\ {y_{10}}\end{array}\right] \Rightarrow \left[ \begin{array}{c}{1,56} \\ {1,72} \\ {\cdots} \\ {1,94} \\ {1,74}\end{array}\right] \left[ \begin{array}{c}{w_{0}} \\ {w_{1}}\end{array}\right]=\left[ \begin{array}{c}{92} \\ {102} \\ {\cdots} \\ {105} \\ {92}\end{array}\right] \end{split}\]

即:

\[ y(x, w) = XW \tag{8b} \]

\((8)\) 式中,\(W\)\(\begin{bmatrix}w_{0} \\ w_{1} \end{bmatrix}\),而 \(X\) 则是 \(\begin{bmatrix}1, x_{1} \\ 1, x_{2} \\ \cdots \\ 1, x_{9} \\ 1, x_{10} \end{bmatrix}\) 矩阵。然后,平方损失函数为:

\[ f = \sum\limits_{i = 1}^n {{{(y_{i}-(w_0 + w_1x_{i}))}}}^2 =(y-XW)^T(y-XW)\tag{9} \]

通过对公式 \((9)\) 实施矩阵计算乘法分配律得到:

\[ f = y^{T}y - y^{T}(XW) - (XW)^{T}y + (XW)^{T}(XW) \tag{10} \]

在该公式中 \(y\)\(XW\) 皆为相同形式的 \((m,1)\) 矩阵,由此两者相乘属于线性关系,所以等价转换如下:

\[\begin{split} f = y^{T}y - (XW)^{T}y - (XW)^{T}y + (XW)^{T}(XW)\\ = y^{T}y - 2 (XW)^{T}y + (XW)^{T}(XW) \end{split}\]

此时,对 矩阵求偏导数 得到:

\[ 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W}=2X^TXW-2X^Ty=0 \tag{12} \]

当矩阵 \(X^TX\) 满秩时, \((X^TX)^{-1}X^TX=E\),且 \(EW=W\)。所以有 \((X^TX)^{-1}X^TXW=(X^TX)^{-1}X^Ty\),并最终得到:

\[ W=(X^TX)^{-1}X^Ty \tag{13} \]

我们可以针对公式 \((13)\) 进行代码实现:

def least_squares_matrix(x: np.matrix, y: np.matrix):
    """最小二乘法矩阵求解"""
    w = (x.T * x).I * x.T * y
    return w

计算时,需要参考上方计算公式对原 \(x\) 数据添加截距项系数 1,这里使用 np.hstack 方法。

x_matrix = np.matrix(np.hstack((np.ones((x.shape[0], 1)), x.reshape(x.shape[0], 1))))
y_matrix = np.matrix(y.reshape(y.shape[0], 1))
x_matrix, y_matrix
(matrix([[  1.,  56.],
         [  1.,  72.],
         [  1.,  69.],
         [  1.,  88.],
         [  1., 102.],
         [  1.,  86.],
         [  1.,  76.],
         [  1.,  79.],
         [  1.,  94.],
         [  1.,  74.]]),
 matrix([[ 92],
         [102],
         [ 86],
         [110],
         [130],
         [ 99],
         [ 96],
         [102],
         [105],
         [ 92]]))
least_squares_matrix(x_matrix, y_matrix)
matrix([[41.33509169],
        [ 0.75458428]])

可以看到,矩阵计算结果和前面的代数计算结果一致。你可能会有疑问,那就是为什么要采用矩阵变换的方式计算?一开始学习的代数计算方法不好吗?

其实,并不是说代数计算方式不好,在小数据集下二者运算效率接近。但是,当我们面对十万或百万规模的数据时,矩阵计算的效率就会高很多,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习矩阵计算的原因。

2.8. 线性回归 scikit-learn 实现#

上面的内容中,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最小二乘法,以及使用 Python 对最小二乘线性回归进行了完整实现。那么,我们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开源模块 scikit-learn 实现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呢?

使用 scikit-learn 实现线性回归的过程会简单很多,这里要用到 LinearRegression() 类。看一下其中的参数:

sklearn.linear_model.LinearRegression(fit_intercept=True, normalize=False, copy_X=True, n_jobs=1)
- fit_intercept: 默认为 True,计算截距项。
- normalize: 默认为 False,不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。
- copy_X: 默认为 True,即使用数据的副本进行操作,防止影响原数据。
- n_jobs: 计算时的作业数量。默认为 1,若为 -1 则使用全部 CPU 参与运算。
from sklearn.linear_model import LinearRegression

# 定义线性回归模型
model = LinearRegression()
model.fit(x.reshape(x.shape[0], 1), y)  # 训练, reshape 操作把数据处理成 fit 能接受的形状

# 得到模型拟合参数
model.intercept_, model.coef_
(41.33509168550617, array([0.75458428]))

这里,通过 model.intercept_ 可以得到拟合的截距项,即上面的 \(w_{0}\),通过 model.coef_ 得到 \(x\) 的系数,即上面的 \(w_{1}\)。对比发现,结果是完全一致的。

同样,我们可以预测 150 平米房产的价格:

model.predict([[150]])
array([154.52273298])

可以看到,这里得出的结果和自行实现计算结果一致。

2.9. 线性回归综合案例#

目前,你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拟合,以及通过代数计算和矩阵变换两种方式计算拟合系数 \(w\),这已经达到了掌握线性回归方法的要求。接下来,我们将尝试加载一个真实数据集,并使用 scikit-learn 构建预测模型,实现回归预测。

既然前面的 2 个小节中,都使用了和房价相关的示例数据。这里,我们就采用一个真实的房价数据集,也就是「波士顿房价数据集」。

2.9.1. 数据集介绍及划分#

波士顿房价数据集 是机器学习中非常经典的数据集,它被用于多篇回归算法研究的学术论文中。该数据集共计 506 条,其中包含有 13 个与房价相关的特征以及 1 个目标值(房价)。

首先,我们使用 Pandas 加载并预览数据集,同时查看 DataFrame 前 5 行数据。

import pandas as pd

df = pd.read_csv(
    "https://cdn.aibydoing.com/aibydoing/files/course-5-boston.csv"
)
df.head()
crim zn indus chas nox rm age dis rad tax ptratio black lstat medv
0 0.00632 18.0 2.31 0 0.538 6.575 65.2 4.0900 1 296 15.3 396.90 4.98 24.0
1 0.02731 0.0 7.07 0 0.469 6.421 78.9 4.9671 2 242 17.8 396.90 9.14 21.6
2 0.02729 0.0 7.07 0 0.469 7.185 61.1 4.9671 2 242 17.8 392.83 4.03 34.7
3 0.03237 0.0 2.18 0 0.458 6.998 45.8 6.0622 3 222 18.7 394.63 2.94 33.4
4 0.06905 0.0 2.18 0 0.458 7.147 54.2 6.0622 3 222 18.7 396.90 5.33 36.2

该数据集统计了波士顿地区各城镇的住房价格中位数,以及与之相关的特征。每列数据的列名解释如下:

  • CRIM: 城镇犯罪率。

  • ZN: 占地面积超过 2.5 万平方英尺的住宅用地比例。

  • INDUS: 城镇非零售业务地区的比例。

  • CHAS: 查尔斯河是否经过 (=1 经过,=0 不经过)。

  • NOX: 一氧化氮浓度(每 1000 万份)。

  • RM: 住宅平均房间数。

  • AGE: 所有者年龄。

  • DIS: 与就业中心的距离。

  • RAD: 公路可达性指数。

  • TAX: 物业税率。

  • PTRATIO: 城镇师生比例。

  • BLACK: 城镇的黑人指数。

  • LSTAT: 人口中地位较低人群的百分数。

  • MEDV: 城镇住房价格中位数。

我们不会使用到全部的数据特征。这里,仅选取 CRIM, RM, LSTAT 三个特征用于线性回归模型训练。我们将这三个特征的数据单独拿出来,并且使用 describe() 方法查看其描述信息。 describe() 统计了每列数据的个数、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数等信息。

features = df[["crim", "rm", "lstat"]]
features.describe()
crim rm lstat
count 506.000000 506.000000 506.000000
mean 3.593761 6.284634 12.653063
std 8.596783 0.702617 7.141062
min 0.006320 3.561000 1.730000
25% 0.082045 5.885500 6.950000
50% 0.256510 6.208500 11.360000
75% 3.647423 6.623500 16.955000
max 88.976200 8.780000 37.970000

同样,我们将目标值单独拿出来。训练一个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时,我们通常会将数据集划分为 70% 和 30% 两部分。

其中,70% 的部分被称之为训练集,用于模型训练。例如,这里的线性回归,就是从训练集中找到最佳拟合参数 \(w\) 的值。另外的 30% 被称为测试集。对于测试集而言,首先我们知道它对应的真实目标值,然后可以给学习完成的模型输入测试集中的特征,得到预测目标值。最后,通过对比预测的目标值与真实目标值之间的差异,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。

1625992504364

上图就是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流程。接下来,我们针对数据集的特征和目标进行分割,分别得到 70% 的训练集和 30% 的测试集。其中,训练集特征、训练集目标、测试集特征和测试集目标分别定义为:X_train, y_train, X_test, y_test

target = df["medv"]  # 目标值数据

split_num = int(len(features) * 0.7)  # 得到 70% 位置

X_train = features[:split_num]  # 训练集特征
y_train = target[:split_num]  # 训练集目标

X_test = features[split_num:]  # 测试集特征
y_test = target[split_num:]  # 测试集目标

X_train.shape, y_train.shape, X_test.shape, y_test.shape
((354, 3), (354,), (152, 3), (152,))

2.9.2. 构建和训练模型#

划分完数据集之后,就可以构建并训练模型。同样,这里要用到 LinearRegression() 类。对于该类的参数就不再重复介绍了。

model = LinearRegression()  # 建立模型
model.fit(X_train, y_train)  # 训练模型
model.coef_, model.intercept_  # 输出训练后的模型参数和截距项
(array([ 0.69979497, 10.13564218, -0.20532653]), -38.00096988969018)

上面的单元格中,我们输出了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参数。也就是最终的拟合线性函数近似为:

\[ f = 0.6997 * x_{1} + 10.1356 * x_{2} - 0.2053 * x_{3} - 38 \tag{14} \]

其中,\(x_{1}\), \(x_{2}\), \(x_{3}\) 分别对应数据集中 CRIM, RMLSTAT 列。接下来,向训练好的模型中输入测试集的特征得到预测值。

preds = model.predict(X_test)  # 输入测试集特征进行预测
preds  # 预测结果
array([17.77439141, 21.09512448, 27.63412265, 26.78577951, 25.38313368,
       24.3286313 , 28.4257879 , 25.12834727, 16.82806601, 20.76498858,
       52.3350748 , -0.18169806, 12.01475786,  7.87878077, 15.13155699,
       32.93748235, 37.07872049, 29.50613719, 25.50800832, 12.35867972,
        9.08901644, 47.08374238, 35.31759193, 33.3738765 , 38.34913316,
       33.10414639, 91.3556125 , 35.11735022, 19.69326952, 18.49805269,
       14.03767555, 20.9235166 , 20.41406182, 21.92218226, 15.20451678,
       18.05362998, 21.26289453, 23.18192502, 15.87149504, 27.70381826,
       27.65958772, 30.17151829, 27.04987446, 21.52730227, 37.82614512,
       22.09872387, 34.71166346, 32.07959454, 29.45253042, 29.51137956,
       41.49935191, 62.4121152 , 13.64508882, 24.71242033, 18.69151684,
       37.4909413 , 54.05864658, 34.94758034, 15.01355249, 30.17849355,
       32.22191275, 33.90252834, 33.02530285, 28.4416789 , 69.60201087,
       34.7617152 , 31.65353442, 24.5644437 , 24.78130285, 24.00864792,
       21.03315696, 27.84982052, 26.50972924, 48.2345499 , 25.50590175,
       28.25547265, 28.66087656, 34.2545407 , 29.15996676, 27.8072316 ,
       31.54282066, 32.22024557, 33.8708737 , 29.54354233, 24.7407235 ,
       20.90593331, 31.85967562, 29.72491232, 25.59151894, 30.83279914,
       25.40734645, 23.01153504, 27.01673798, 28.92672135, 27.49385728,
       28.34125465, 31.52461119, 29.61897187, 25.83925513, 39.26663855,
       33.00756176, 27.73720999, 21.93359421, 24.42469533, 27.95623349,
       25.37499479, 29.91401113, 26.20027081, 27.81044317, 29.97326914,
       27.7027324 , 19.68280094, 21.44673441, 21.56041782, 29.24007222,
       26.02322353, 24.20402765, 25.31745183, 26.79101418, 33.60357546,
       18.91793831, 23.98036109, 27.29202266, 21.15709214, 28.14694161,
       32.47276562, 27.13611459, 32.81994315, 36.13809753, 20.23338607,
       20.43084078, 26.37366467, 24.87561302, 22.88298598, 13.67619651,
       12.08004137,  7.6709438 , 19.00432321, 19.97736929, 17.49844989,
       19.46809982, 15.97963066, 12.49219926, 18.01764782, 20.51997661,
       15.46843536, 20.30123637, 26.88163963, 22.19647509, 31.58974789,
       29.60675772, 21.5321567 ])

对于回归预测结果,通常会有平均绝对误差、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、均方误差等多个指标进行评价。这里,我们先介绍两个:

平均绝对误差(MAE)就是绝对误差的平均值,它的计算公式如下:

\[ \textrm{MAE}(y, \hat{y} ) = \frac{1}{n}\sum_{i=1}^{n}{|y_{i}-\hat y_{i}|}\tag{15} \]

其中,\(y_{i}\) 表示真实值,\(\hat y_{i}\) 表示预测值,\(n\) 则表示值的个数。MAE 的值越小,说明模型拥有更好的拟合程度。我们可以尝试使用 Python 实现 MAE 计算函数:

def mae_solver(y_true: np.ndarray, y_pred: np.ndarray):
    """MAE 求解"""
    n = len(y_true)
    mae = sum(np.abs(y_true - y_pred)) / n
    return mae

均方误差(MSE)它表示误差的平方的期望值,它的计算公式如下:

\[ \textrm{MSE}(y, \hat{y} ) = \frac{1}{n} \sum_{i=1}^{n} (y_i - \hat{y_i})^{2}\tag{16} \]

其中,\(y_{i}\) 表示真实值,\(\hat y_{i}\) 表示预测值,\(n\) 则表示值的个数。MSE 的值越小,说明预测模型拥有更好的精确度。同样,我们可以尝试使用 Python 实现 MSE 计算函数:

def mse_solver(y_true: np.ndarray, y_pred: np.ndarray):
    """MSE 求解"""
    n = len(y_true)
    mse = sum(np.square(y_true - y_pred)) / n
    return mse

于是,我们可以计算出上面模型的平均指标,即预测结果的 MSE 和 MAE 值:

mae = mae_solver(y_test.values, preds)
mse = mse_solver(y_test.values, preds)

print("MAE: ", mae)
print("MSE: ", mse)
MAE:  13.022063072780178
MSE:  303.833124722358

我们同样可以调用 scikit-learn 中现成的 MAE 和 MSE 求解方法来试一下。不出意外的话,结果应该和我们自行实现的一致。

from sklearn.metrics import mean_absolute_error, mean_squared_error

mae_ = mean_absolute_error(y_test, preds)
mse_ = mean_squared_error(y_test, preds)

print("scikit-learn MAE: ", mae_)
print("scikit-learn MSE: ", mse_)
scikit-learn MAE:  13.02206307278018
scikit-learn MSE:  303.8331247223582

可以看到,这里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约为 13.02。如果你计算一下全部目标值的平均值(结果为 22 左右),你会发现 13.02 的平均绝对误差应该说是很大了。这也就说明模型的表现并不好,这是什么原因呢?

究其原因主要是 2 个方面。首先是数据,我们没有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,且随机选择了 3 个特征,并没有合理利用数据集提供的其他特征。此外,也没有针对异常数据进行剔除以及规范化。另一个原因其实是算法本身,线性回归是通过线性关系去反映出数据的规律,但实际上房价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能够表征的,所以也是最终预测效果不好的原因之一。

当然,关于使用机器学习训练模型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预处理知识,我们会在后续的课程中逐渐学习。掌握好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实现方法,才是本次学习的重点。

2.10. 总结#

我们从线性回归原理入手,学习了最小二乘法的两种求解方法,并针对线性回归算法进行了完整实现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了解到了机器学习的训练和预测流程,以及背后的数学思想。

总结而来,一个机器学习过程往往包含训练和预测两部分,训练好的模型可用于对未知数据的预测。而训练模型的过程,实际上是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。其中,我们通常会定义一个损失函数(平方损失函数),并使用一种数学优化方法(最小二乘法)去求解该损失函数的最优解。这个思想将始终贯穿于机器学习之中。

相关链接


○ 欢迎分享本文链接到你的社交账号、博客、论坛等。更多的外链会增加搜索引擎对本站收录的权重,从而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内容。